武汉市江夏区灵山矿区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裸露山坡、露天采坑、采矿废渣以及危险岩体随处可见,地表生态植被损毁殆尽,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深达50余米、面积50余亩的巨型矿坑,导致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问题。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当地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武汉市江夏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论,以灵山和将军山工矿废弃地的治理复垦为基础,修复废弃矿山,盘活闲置存量土地,将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种建设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践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一、大力营造绿色空间
绿色代表着生命、健康和活力。在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落实“两山”理论,首先要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空间。为了实现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内的矿山生态修复,采用了山体修复、地质灾害治理和土地复垦“三合一”措施。通过外运土壤,引进改良客土的方法,采用土壤喷播工艺,为石头山重新“穿上一层土衣裳”,这是建设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先决条件。
灵山矿区矿坑较多,但由于地形奇特,在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同时,尽量恢复矿坑周围绿色植被,打造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在已完成的修复一期项目里,共恢复耕地441亩、林地181亩,新增水域60余亩,种植花卉3000余平方米、乔木3000余株,形成了“春赏花、夏看荷、秋观叶、冬咏梅”的四季生态景观效果。除此之外,还建造了灵港湿地长廊、乌勤五彩廊道、灵山生态环和将军山绿道环,将这“两廊”“两环”作为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内外部交通和生态廊道系统,再以现存地貌为基础,建设花海、花田、花树、水秀等项目,依山就势打造生态水上项目以及突出工业文创和矿山生态修复的“三园”,即灵山矿花乐园、灵山矿水乐园和将军山矿山园。把既有的公园、长廊、绿道环等景观串联起来,实现生态旅游区的绿色空间。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实现了“两山理论”中的“优先论”,即绿水青山在前,金山银山在后。
二、切实发展绿色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将灵山矿区划分为六大苑,分别是矿山苑、矿花苑、矿水苑、矿居苑、矿乡苑和矿野苑。
矿山苑秉承文化体育旅游融合概念,依托灵山矿坑山体崖壁峡谷和林地资源,遵循体验经济理论,秉承生态和环保理念,对接户外运动拓展旅游市场需求,设计山体和森林户外运动拓展和探险娱乐项目,返璞归真,体验野性,塑造灵山矿苑户外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打造江夏特色户外运动拓展基地。建造“矿”世灵攀、丛林飞索与矿山飞车、矿冶炼展示区、彩虹跑和荧光夜跑等项目;矿花苑依托复垦农田、矿坑水体与崖壁,以现状地形地貌为基础,与农业及地质科研院校机构合作,结合地形高差布局绿化,以花海、花田、花树、水秀等各种组合形式,形成多样空间形式和色彩层次,创意景观设计,提升观赏体验;注重科技导入,强化研学科普;导入缘文化元素,深化游客体验。建造“人文江夏,矿世灵湖”水幕秀、“矿”望台、红色热土雕塑等项目;矿水苑依托灵山二期矿坑水体、峡谷和矿山斜坡地形地貌,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做足生态文章,依山就势打造户外运动休闲体验项目及亲水娱乐休闲项目。让游客切身感受昔日废弃矿坑,今日亲水乐园的巨大变化。建造矿世水寨、峡谷漂流、七彩滑道等项目;矿居苑依托灵山矿区西部工矿废弃地修复后的土地利用流转建设用地,结合周边幸福村、林港村民宅及农田,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江夏区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等,打造农康旅融合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度假特色小镇。建造创客乐园、结庐书院等项目;矿乡苑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周边村湾共同发展,保留每个村湾的古朴韵味,发掘每个村湾的特色资源,营造诗意山水、追忆乡情的美丽乡村画卷。建造:矿业遗迹保护馆、矿野生态农庄、稻香田园等项目;矿野苑依托将军山矿坑水体、复垦农田和现有优质蔬果合作农耕体验园,结合本地农耕文化,以农业知识科普、创意农业体验、农耕文化传播为一体,通过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展示、体验和创新教育,使游客参与到农业生产生活中来,回归乡野、回归自然,寻找游客与乡村农业之缘,打造矿山上的特色农耕文化体验区,建造农业科技创业园、农耕体验园等项目。六大苑的各个项目的建造,实现了“两山理论”中的“统一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努力打造绿色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让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各尽其职,形成良性互动。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旅游品质提升,将灵山片区6平方公里范围进行详细规划,推进道路交通骨架网、美丽乡村建设、水系整治、产业发展、山水林资源保护等专项规划,开发农村民俗民居、农事体验、自驾露营、文化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将核心区周边纸坊街和乌龙泉街共18个自然村湾,有条件地进行村湾集并和产业、文化等植入,创立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形成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的良性互动。
通过对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修复整改,拓宽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渠道,保障了农民的持续增收。农民由种植、打工“二元”的收入结构改变为种植、打工、旅游服务、生产、经营“五元”收入结构,极大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营收,当地18个自然湾村民的年收入都增至4-5万元,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同时,也实现了“两山理论”中的“转化论”,即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经过治理修复,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从一个满目疮痍的矿山遗留区变成了一个风景秀丽,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碧水,带得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生态旅游景区,其作为中国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真实案例。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理想方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作者:庄军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